大坂大学起源于1724年设立的汉学塾怀德堂和1838年由绪方洪庵设立的明治期间最大的千人兰学塾—适塾。作为适塾的发展,1931年,依据《帝国大学令》创设了由医学院和理学院组成的大坂帝国大学。作为日本国内的旧制帝国大学的第六所,创立不久就已“理科的坂大”而崭露头角。坂大的特色与大坂当地的影响息息相关。在旧制大学时代,因为较少的官僚味,且极富庶民特征,坂大被当地人们所称道。
大坂大学的主校区占地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湖光潋滟,山色旖旎,风光秀丽,建筑大气简洁。2014年度在校生23429人,年度教研经费1518亿日元。在日本关西地区,该校是与京都大学一道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的旧帝国大学。但与其他几所由政府直接创办,培养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帝国大学不同,它是由民间力量向政府申请创建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以下两个机构:一是适塾(又称洋学塾),专攻自然科学。1838年塾主绪方洪庵召集一些门生讲授医学,规模达到千人,成为明治时期日本最大的西学塾,日本着名思想家福泽谕吉就在这里求学。成为日本明治维新最主要的思想和人才发源地,后来,适塾几经演变成为专门的医学学校,大正四年(1915)正式使用“医科大学”这一校名,1931年根据“帝国大学令”正式命名为大坂帝国大学,设立医学和理学两院。二是汉学塾(亦称怀德堂),成立于1724年,由商人出资经营,以研究人文科学为主,后成为大坂帝大的法文学院。堪称日本历史上最重要的中西两大学堂实现了汇流,三是1933年,由大坂工业学校发展起来的大坂帝国工业大学也被合并进来,成为后来的工学院、微生物病研究所、产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
1947年,大坂帝国大学改名为大坂大学,由理、工、医、法文4学院和两研究所组成。其后,又合并了大坂药学专科学校和两所高中。此后,大坂大学励精图治,学科、专业、学校规模均有了突飞勐进的发展。法文学部一分为三:法学院、经济学院、文学院、又增添了新的学部和研究所,一大批附属研究中心相继建立,研究生教育亦全面开展,为国立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二、三十年间,借助日本经济振兴的大潮,大坂大学的发展更快于其它几所旧帝大。截至2014年,它已成为拥有11个学院、包含15个研究科的研究生院和5个研究所的现代化综合大学。大坂大学仍继续参加七所旧帝国大学组成的全国七大学综合体育大会和学士会等组织。
大坂大学校园分别地处大坂府大坂市中之岛、丰中市待兼山町,吹田市山田丘, 箕面市粟生间谷东。分别为“中之岛广场”--国际学研交流中心,“丰中校区”--文经与共通教育校区,“吹田校区”--理工校区,“箕面校区”--外语校区。另外在茨木市设有大规模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本部设在大坂府吹田市山田丘。
1964年适塾 --位于中之岛广场比邻的绪方洪庵故居列为日本国有有形文化遗产。
建于1929年的丰中校区的“共通教育机构本馆”,在2004年被登录为日本国有形文化遗产。
年坂大主持发掘的野中古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为6世纪日本倭国五王时代的珍贵遗存,其中百舌鸟等150余件工艺美术品,三具铁制甲胄为日本仅见。
Copyright 2020-2030 www.studyingtour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