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等教育智囊团、世界大学排行榜编撰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今天公布了亚洲最佳高等教育机构(HEI)名单,其中包括14所菲律宾大学。今年的版本在该地区排名前650所大学中排名靠前,在菲律宾增加了7所大学,这是菲律宾有史以来表现和代表性最好的大学。 高等教育委员会(CHED)一直在帮助菲律宾高等教育机构实现国际化,帮助他们了解国际排名体系,并通过大学对大学的结对计划和研究、大学校长的考察访问和外国顶尖奖学金来促进其国际化举措大学。 自2016年以来,通过参加国际教育交流会和高等教育展,菲律宾增加了许多知名度,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联系,为实现这一伟大成就作出了贡献。 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赞扬下列菲律宾大学在今年的QS亚洲世界大学排名榜中脱颖而出:
在14个排名靠前的高等教育机构中,有七(7)个被纳入QS2020排名。
另外七(7)个菲律宾高等教育学院成功地进入了今年的排名,这是迄今为止菲律宾排名上升最多的大学。
69 菲律宾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135 马尼拉雅典耀大学(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
166 德拉萨大学(De La Salle University)
186 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
451-500 圣卡洛斯大学(University of San Carlos)
501-550 雅典耀达沃大学(Ateneo De Davao University)
501-550 玛布亚科技学院(Mapu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01-550 西利曼大学(Silliman University)
551-600 棉兰老州立大学-伊利甘理工学院(Mindanao State University - Ilig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01+ 亚当森大学(Adamson University)
601+ 中吕宋国立大学(Central Luzon State University)
601+ 棉兰老中央大学(Central Mindanao University)
601+菲律宾中央大学(Central Philippine University Philippines)
601+ 泽维尔大学(Xavier University)
据De Vera说,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通过各种国际方案和倡议,不断支持菲律宾的高等院校。这14所菲律宾大学是 "海外研究生奖学金 "的受赠者,他们可以派教员出国体验国际教育,并获得文化理解和观点。UP. ADMU. DLSU UST, USC. SU和CLSU在联合发展利基计划(JDNP)中得到支持,这是CHED和英国文化委员会的一个项目,汇集了菲律宾和英国的顶级大学。
此外,MSU-IIT、CLSU和CMU是 "培养菲律宾一流大学 "项目的受益者,该项目是由CHED发起的,旨在提高菲律宾高等教育部门的全球影响力,培养菲律宾的世界级大学。
大约300名大学领导和官员已被派往加拿大和美国进行考察和会议,以便他们能够会见他们的同行,观察世界一流大学的最佳做法——这些大学的领导人将成为我们取消本国大学国有化的先锋。
"今年有14所国立大学和学院接受了QS初步评估。有7所州立大学获得了3星评级,即:西米沙鄢州立大学(WVSU)。维萨亚斯州立大学(VSU)。马里亚诺-马科斯州立大学(MMSU),宿务技术大学(CTU)。巴丹加斯州立大学(BatSU),本格特州立大学(BSU)和卡加延州立大学(CSU)。这些SUC现在知道要成为国际排名的大学所需要的改进。在适当的财政支持和勤奋努力下,CHED期望这些SUC能尽快加入QS亚洲排名。"De Vera补充道。
J. PROSPERO E. DE VERA Rl. DPA
主席
高等教育委员会
关于QS Asia 2021 全球高等教育和商科教育研究机构QS发布了2021年亚洲大学排名,此次QS亚洲大学排名共包含650所大学,遍布于亚洲18个地区,这比上一次的排名扩大了18%,是QS有史以来对亚洲地区高等教育系统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比较评估研究成果。 QS亚洲大学排名自2009年起每年发布一次,该排名方法与QS世界大学排名类似,但增加了一些额外指标和调整权重。旨在反映亚洲大学的关键优先事项!所以对于亚洲国家学校之间比较,更有参考性!本次QS亚洲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共涉及11项指标,分别是: ★ QS学术声誉指标(评分占比30%) ★ QS雇主声誉指标(20%) ★ 教师与学生数量比(10%) ★ 国际研究网络 (10%) ★ 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率 (10%) ★ 教师人均论文数量(5%) ★ 教职员中博士比例(5%) ★ 国际教职员比例(2.5%) ★ 国际学生比例(2.5%) ★ 来校交换生比例(2.5%) ★ 出国交换生比例(2.5%) 综合来看,QS亚洲大学排名更加注重学术研究以及就 业等方面,这同时也可以为大家评估自己的学历背景作为参考。在11个指标中,“交流学生的比例”是世界大学排名中没有的,主要用来衡量亚洲大学内的国际交流项目的多少。 这一套标准是在与区域专家和利益相关者协商后制定的,旨在反映亚洲大学的关键优先事项,并利用尽可能多的可用数据。因此,亚洲大学排名的顺序与世界排名不完全一致。 完整的QS Asia 2021中文版排名可以查看: https://www.qschina.cn/university-rankings/asian-university-rankings/2021
Copyright 2020-2030 www.studyingtour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52437号-1